摘要:《小动物针灸技术》是面向宠物医疗、动物医学等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性课程,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学习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采取“一中心二主体三阶段四提升”的理实一体式教学模式,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临床跟诊、技能比赛等形式,从知识认知层面逐渐实现认识针灸、学习针灸、使用针灸;从思想层面逐渐实现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践行“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进而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
关键词:小动物;针灸;立德树人;文化自信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课堂教学作为高职院校育人的主渠道,专业课程更能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小动物针灸技术》课程为该学院第四学期(大二下学期)开设课程,前期的宠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宠物药理等西兽医为主的基础课程已开设,有了一定知识基础与西兽医学习兴趣。而《中兽医基础》作为《小动物针灸技术》的基础课程,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疾病的思辨性,对高职起点的学生略有困难,降低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自控力均有所欠缺,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为“先讲后练”,且部分专业课教师多存在“重技能、轻育人”的现象,缺乏时代性与专业针对性,因此,亟需寻求新型的“理实一体、德技并重”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此外,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其操作过程的简易性与治疗效果的实效性,有利于被同学学习与接受;同时,授课教师团队多为临床一线兽医师,实践经验丰富,因此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可以此为切入点提升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主要做法
1.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过程实施“一中心二主体三阶段四提升”的理实一体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为什么学以及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怎么用来开展教育教学。
二主体:教学过程通过人才培养校企共育,教育资源校企共建的校企双主体实施。
三阶段: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
四提升:主要是指知识提升、技能提升、素质提升、价值观提升四个方面。
2. 具体做法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学情现状,结合课程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前便提前了解学习的目的,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学目标要从课程目标、章节(单元)目标、课堂目标等三个层面进行设计,每一层面的目标又要涵盖理论知识、技艺技能、从业素质、价值观认识与提升等四个方面,教学目标由校企共同制定。
充分考虑《小动物针灸技术》课程特点,在思政育人目标方面,凝练出“提高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主题,系统挖掘育人元素、设计育人路径。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及民族自豪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具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树立“人、动物、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
2.1 理论教学方面
通过对针灸发展历史的介绍与西医发展史的对比,使学生明白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动物的健康与人民生活的提升作出了卓越贡献,提高学习兴趣,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阴阳五行、脏腑学说、辨证论治、经络与穴位等中(兽)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兽理论是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等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思辨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切实疗效,可开拓诊疗思路,增强文化自信。
2.2实践教学方面
通过经络的循行、穴位的定位、传统针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治疗疾病的经络与穴位及针灸器具的选择,明确进针手法、针感等技术技能与技巧,强化绿色生态诊疗理念,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通过低频脉冲电针、水针、激光针、特定电磁波等现代针法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中西并举、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校内外宠物针灸实践基地的现场观摩、临床实际病例治疗前后的效果观察及针灸实操练习,感悟知行合一的职业道德观念与强化中医诊疗从业者的敬业态度。
总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让专业课程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思想、传播中国理念,增强文化自信,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模块 (理实一体) |
项目 |
育德目标融入 |
主要育德目标 |
交互型育德目标 |
针灸发展历程 |
/ |
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升文化自觉 |
重塑文化自信 树立绿色生态诊疗观 培养知行合一的职业道德观 |
中医理论基础 |
阴阳五行 |
脏腑经络 |
辨证论治 |
经络与穴位 |
经络 |
穴位 |
传统针灸法 |
选穴与配穴 |
培养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 |
进针 |
得气 |
灸法 |
现代针灸技法 |
电针 |
培养中西并举、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 |
水针 |
激光针 |
其他 |
让专业课程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思想、传播中国理念; 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
2.3 教学过程的重构
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的宗旨,对标“大国工匠”,开展教学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案例教学为载体,体现“教学做”一体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根据小动物针灸技术对应的宠物针灸师、宠物理疗师、宠物中医师等职业岗位任务、职业标准,进行工作过程分析,围绕岗位核心能力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培养岗位技能,重点培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与序化教学内容,明确课程实施环境及要求,提供模块(章节)、任务(单元)的建议性教学方法、考评标准及办法等。
以完整的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内容,将各项目内容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任务,通过对各项目学习目标、主要学习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内容的实施规范理实一体性教学。同时,采取讲授、案例分析、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技能比赛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远程网络、虚拟VR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新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实施方面,教学内容的开展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内实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2.4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择
①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行业内专家、资深教授进行实地或网上访谈,感受中兽医博大精深的学科魅力与大国工匠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② 案例分析法 通过临床实际病例的诊治与分析,强化绿色生态诊疗理念,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感悟知行合一的职业道德观念与强化中医诊疗从业者的敬业态度。
③ 小组讨论法 将不同的知识章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感悟,自我总结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开拓诊疗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的探究与创新意识,提高文化自觉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④ 跟诊制 每个班内遴选5-10名,学生建立校内动物医院跟诊群,通过对临床实际病例的中医诊断与针灸治疗,感受中医诊疗魅力,培养其知行合一的职业态度,感受针灸临床从业者的敬业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⑤ 技能比赛法 不同授课班级举办针灸技能比赛,鼓励跟诊同学撰写针灸病例总结,开展针灸案例征文赛,以赛代训,以赛促学;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
2. 5载体途径的使用
课程整体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远程现场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① 线上层面 通过网易云(学习通)建立体系完整、资源丰富的线上学习平台,通过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建立师生互动式交流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将专业知识与育德教育有机衔接,专业知识学习与德育素质提升相融合,弘扬传统医学,传承针灸技法,增强文化自省,提升文化自信。
② 线下层面 教学实施多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与教师、临床一线从业者零距离接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无缝对接宠物针灸案例,深切体会绿色生态诊疗理念以及中西并举、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极大促进工匠精神的铸造与敬业精神的培养。
③ 教材方面 在原有校企合作特色教材《小动物针灸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创新性、开放式完善教学内容。
三、成果成效
1.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参与度逐渐提高
提升了针灸为主的宠物中医诊疗学习兴趣,课程选修人数(主动学习者)逐年增多;逐年提升课程教学满意度,力争学生对本课程的评教系数在1.15(满分1.20)以上;学习者参与度高, 80%以上的学生参与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70%以上的学生参与针灸技能比赛或提交针灸案例报告;50%以上的学习者可熟练应用各种针灸技法治疗临床常见疾病;20%以上的学生希望毕业后从事宠物中医诊疗相关工作。
毕业3-5年后,有5%以上的学生从事针灸为主的宠物中医诊疗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2%左右的学生开设宠物中医诊室或专科医院;涌现出一批优秀宠物中医诊疗从业者。
2. 社会对针灸的认可度与针灸操作规范化日益提升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高,宠物中医专业课程满意度力争95%以上;越来越多的医生与宠物主人所接受以针灸为主的中兽医诊疗(针灸治疗占比率逐年递增);针灸为主的宠物中医培训逐年递增;针灸诊疗培训继续教育人员逐年递增;针灸实践操作日趋规范。中医诊疗硬件投入日渐增加,诊疗场地、电针机、水疗机、雷瑟激光仪等设备配备齐全。
3. 专业课程影响力与社会贡献度逐步显现
《小动物针灸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数量丰富、展现形式多样,资源浏览量逐渐提高,课程团队成功申报山东省职业教育宠物针灸传承创新平台一项, 2人获得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副主编《宠物养护与训导》1+X证书高级培训教材,力争3-5年内建设成国家级MOOC资源库活页式课程。进一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中国特色的可体现中国思想、传播中国理念、彰显中国智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
四、经验总结
首先,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面,主要采取“迁移模糊”式教育,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共感、共情”;其次,基于临床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让针灸技术服务宠物临床,让疗效说话,让事实说话,使学生动手意愿增强;再次,校企共育可以使学生与职业能力岗位无缝对接;最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设定可以逐步实现的分层目标,可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归属感。自然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其不足之处在于,学生中兽医基础较差,继续教育与提升的前瞻性知识略有欠缺,
五、推广应用
本教学模式的开展适用于中国元素的传统课程、同样适用于宠物医疗专业的实践技能课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思政元素的导入,不可太过于刻板,为了导入而导入,应潜移默化融入。
总之,课程除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外,在育德方面,以弘扬中国传统医学,传承针灸技法为宗旨,以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为目标,旨在培养:具有知行合一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绿色生态诊疗观,具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与敬业态度,具有推陈出新的创新理念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